公司新闻行业新闻环境公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广东:促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提升 让“面子”更靓 让“里子”更实

来源:lqhg时间:2024-06-05浏览次数:688次

广州一景

茂名露天矿采矿场经过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变为美丽的露天矿公园

  文/薛仁政 陈亮

  图/受访者提供

  “地球的‘皮肤’原来可以看得这么清晰!”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广东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其中“我为群众讲监测·全省环境监测设施集中向公众开放”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参加,让市民更直观感受到环保魅力,让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更深入人心。

  2023年,广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连续三年获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广东环境状况公布,1-4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7.8%,同比改善3.5%,佛山、中山、肇庆等15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改善,茂名、湛江、揭阳等15市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各地级以上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97个)水质达标率为100%。

  臭水沟“变身”景观塘

  广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将提升至75%以上

  今年世界环境日,茂名市成为粤西地区首个获得广东省主场活动承办权的地级市。近年来,茂名市大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以往家门口的‘臭水沟’,如今大不相同!”椰子村居民说,池塘改造得很漂亮,空气清新,成为了村民散步锻炼的“打卡点”。

  茂名市茂南区袂花镇椰子村因地制宜采用“水解酸化+生态沟+生态塘”的治理工艺,将原来的黑臭水塘改造成景观塘,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电白区沙琅镇会业村采用五级净化池收集处理污水,经过滤沉淀,厌氧发酵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信宜市金垌镇双旺村改造原有沟渠收集污水,经过厌氧、沉淀、生态沟渠处理,尾水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后回用于周边农田……

  广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态势持续向好,2023年完成1000个以上省民生实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4.7%,日处理20吨以上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提升至85.4%,群众满意度普遍提升。

  在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方面,省生态环境部门督促各地按照“一水体一方案”原则制订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因地制宜实施治理。2023年完成了51个国家监管清单农村黑臭水体监测,针对监测不达标情况督促各地整改,新增完成30个以上面积较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2024年将进一步推动环境污染治理从城市向县域、向农村拓展,促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提升。”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今年广东将确保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75%以上,做好1000个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新增整治30个以上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力争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超90%

  走出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治水之路

  广东环境质量状况今年1-4月数据近日公布,广东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地级以上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97个)水质达标率为100%,全省270个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93.7%,劣Ⅴ类断面比例为零;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超过90%。

  近年来,广州践行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统筹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走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治水之路。2023年,黄埔区乌涌获评全省“美丽河湖优秀范例”,黄埔区南岗河作为广东省唯一项目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过去南岗河又黑又臭,我们都宁愿绕道而不想经过。”住在附近的钟女士说,如今她每天都会到河边碧道散步,还会在岸边小广场跳舞。秦阿姨也表示,“现在南岗河绿道干净整洁,河水变清,鱼儿成群,鹭鸟也时常见到。”南岗河的蜕变是广州水环境治理的缩影。2020年以来,广州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四年全面达标,优良断面比例逐步提升,劣V类水体断面保持为零;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3条国控入海河流水质均为优良。2024年1-4月,广州20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为历史最优。

  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广东让“面子”更靓,全力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其中,广州通过改善提升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质不断巩固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成效。采取技术攻关指导、下沉帮扶、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多方协调、强力督导等攻坚措施,全市500条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质基本消除劣V类。

  水治理还要让“里子”更实,持续加大源头减污工作力度。广州加快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和排水单元达标改造,继续做好河涌“清漂”和水域保洁工作,加大“散乱污”场所及镇村工业集聚区清理整治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强化水产养殖尾水监督管理。

  出租车充当空气治理“前哨站”

  “科学治气”帮助“广东蓝”名列前茅

  近日,在广州飞鹅路的车场里,10多辆出租车正更换传感器,传感器有四个小组件,可监测PM2.5、PM10、二氧化氮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数据。

  传感器安装在顶灯里,只要通电行驶就会工作。令人称奇的是,传感器收集的并不是出租车的排放数据,而是路面行驶车辆排放、道路扬尘、周边工业源排放等近地面污染源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的数据,就像是一个移动的空气质量“观察哨”。目前广州已在300辆出租车里植入传感器,把它们变成“监测车”,将“科学治污、精准治污”落到实处。

  近年来广东空气质量优良,成绩显著。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得益于近年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科学治气能力建设功不可没。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强化在线监测、走航监测等技术手段应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增强污染防控科技支撑。”

  今年1-4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7.8%,同比改善3.5%;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2微克/立方米)。臭氧(O3)和PM2.5作为全省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分别为58.6%和22.0%。

  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中,惠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东莞6市上榜“2023年1-12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广东蓝”优势明显。

  共建生态环境“大教育”格局

  推动环境教育阵地建设转型

  “绿美荔湾美如画,生机活力人人夸!”在近日举办的“荔湾故事我来讲,生态科普齐推广”活动中,梁同学用一段快板展示了家乡荔湾的环保成就。她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鸟儿出现在荔湾湖公园,公园“住户”鷉“夫妇”产下8颗蛋,幼崽破壳而出引来众人围观,成为孩子们的“宠儿”。

  “在显微镜下,孩子观测到了水中的水藻。高科技设备就像‘照妖镜’一样让污染物无处遁形。” 6月2日,参加“走进生态环保图书馆——生态监测知多少”活动的广州市民陈先生表示,自己和孩子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高科技环境监测设备,深切感受到科技力量无形之中保护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大人、小孩对生态环境的关心、爱护离不开环境教育工作的成功开展。近年来,广东以深入贯彻落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契机,以激发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为导向,积极构建环境教育阵地体系、活动体系。

  为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素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于今年正式施行。通过立法推进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生态环境的“大教育”格局,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为了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亲近自然,“好看又好玩”地将绿色理念植入心中,广东2022年启动了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创建。目前,全省220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03个国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覆盖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范围涵盖生态保护区域、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创建单位、宣传展示场馆等多个类别,每年接待公众参观数达百万人次。

  “环境教育基地是展示美丽广东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样也是提高公民生态环境素养、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创新平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载体。”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将会把环境教育内容与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推动环境教育阵地建设转型,探索一条联动发展之路。



分享到: